
50℃,是令人炙烤難耐的溫度;50℃,也是樊學剛每天需要面對的溫度;在鉬爐料產品部焙燒分廠的多膛爐旁,爐火通紅,熱浪翻滾,樊學剛透過觀察孔,盯著爐內的物料反應,一蹲就是半個多小時,這樣的動作每天都會重復,一重復就是13個春秋。從20多歲的小伙子到如今的中年漢子,他燃盡青春,只為一爐爐沸騰的氧化鉬。
從一名普通的爐前操作工,到爐前副班長、班長,再到核心崗位的中控班長,成長帶給樊學剛的快樂和力量,讓他在工作中一往無前。2018年4月大檢修,令很多和他并肩作戰(zhàn)的工友們至今仍記憶猶新。工友說,樊學剛當時帶隊更換耙臂,每卸下一根耙臂,他這樣的七尺大漢就要從狹小的爐門爬進爬出一次。安裝耙臂要求嚴絲合縫,他就身體緊貼中軸,脫掉手套,用指尖去觸摸縫隙,以判斷安裝間隙,力爭一次安裝到位。整個期間,他更換耙臂20多根,不停地從爐門爬進爬出,手套磨破了,膝蓋磕出了血印子,工作服被腐蝕出了大破洞,滿身爐灰根本看不出衣服的顏色……多年來,這樣的工作任務不計其數,而在樊學剛看來:有活干,能干好,是幸福的,說明工作需要你。
正是他所認為的這種“需要”,讓他成了一個事無巨細的“有心人”。他自創(chuàng)了“勤動腦、勤動手、勤動腿”的“三勤”原則,無論周內周末,一有時間就在車間轉。大家經??匆娝弥粋€筆記本,“每天的爐況、遇到的問題、怎么控制、怎么解決……”他都會一一記錄。他說,多膛爐系統(tǒng)復雜、設備繁多,光每天需要重點巡檢的設備就有90多臺,只有不停地摸索,更多地去了解它,處理問題才能得心應手。”
多膛爐運行9年來,大檢修十多次,開爐點火前,燃燒器會不時出現問題,一旦點不著火,就會導致設備無法正常開啟,嚴重影響升溫烘爐效果。樊學剛經過仔細觀察歸納總結后發(fā)現,燃燒器火花塞和火焰探測器插孔內在停爐后溫度降低,會產生冷凝水,這導致探測器接收不到感應信號,火自然就點不著了。找到問題原因后,遇到停爐,樊學剛就帶領大伙把兩臺爐子上的62套火花塞和探測器全部抽出,逐一用舊報紙把插孔塞實,防止冷凝水的產生。同時,為防止火花塞氧化,在點火烘爐前他又逐一對火花塞用細砂紙進行打磨,這樣大大提高了點火成功率。當大家對他翹起大拇指時,他總是嘿嘿一笑說:“辦法總比困難多。”
在生產過程中,為穩(wěn)定產品質量,降低爐前“硫”指標,同時保證天然氣單耗不超標,需頻繁開啟關閉燃燒器,燃燒器中的火花塞頻繁開啟關閉后極易損壞。當時多膛爐使用的進口火花塞每支成本需幾千元??紤]到更換成本,樊學剛通過上網咨詢和與商家溝通,購買回不同廠家的國產火花塞進行測試、對比、總結,發(fā)現國產火花塞完全可以滿足多膛爐的點火需求,而該火花塞的成本僅100元左右,僅此一項,每年就可節(jié)約成本10萬元左右。
質量是產品的生命,樊學剛深知這一點。他帶頭開展爐前精細化操作,在“王偉中低溫焙燒法”的基礎上,總結歸納更科學的操作方法。他主導編寫的《高溶氧化鉬生產維度控制作業(yè)指導書》、《高溶氧化鉬生產收尾層作業(yè)指導書》,使高溶氧化鉬一次出爐合格率由之前的79%提升至95%以上,該指標的提升,每月多完成合格產品約100余噸。
如今,已是段長的樊學剛肩上的責任更大,任務更重,他說,用心做就能做得更多,細心做就能做得更好,他會不忘初心,繼續(xù)前行。